案例:學生小燕(化名),家里比較貧困,在校成績平平,長相一般,人際關系一般,也沒有突出的技能。初二時,被一位男生喜歡,那時她感覺生活變得多姿多彩。但是,初中生的情感就像六月的天,男生在跟小燕好了半個學期后逐漸疏遠小燕。小燕性情比較內向,又沒有相知的人可以傾訴,她感覺生活對她而言已經是糟糕至極。她開始買安眠藥,直到攢足了100片。一個中午,她服下安眠藥準備告別這個讓她傷心的世界。父母發現了孩子的異常,及時將她送到了醫院

圖為:青少年矯正學校
良方:針對這一情況,我開始從心理上輔導這個自殺未遂的女孩。在和她獨處時,我有意和她一起讀“揀垃圾”詩人的詩,詩人在極度的生活困頓中以揀垃圾為生,供弟弟讀完了研究生,并不斷自學,出版了詩集。那一刻小燕流淚了,經過討論,她明白了“貧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學”。后來又找出臺灣作家廖輝英的自傳文章。廖輝英記述自己小時候不漂亮,但很注重內心的充盈,后來在一家編輯社工作。老總介紹她時說:廖輝英有一個漂亮的腦袋。
以后的輔導,主要集中在初中生的異性交往方面,從經濟、心理、生理、倫理等方面討論了異性交往的利與弊,又討論男孩與她交往的幾種可能,小燕接受了男孩不理她的現實。最后,在青少年矯正學校的輔導員和教官的互相配合下,我們集中討論了小燕的不合理信念,尤其是糟糕至極的想法,幫助小燕學和自己的不良觀念辯論。同時,讓家長和輔導員從兩個角度幫助她:一是幫助她獲得成功,二是幫助她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。
幾個月后,青少年矯正學校收到了小燕的來信,其中